《共识的力量:上合在行动》:从问题切入让上合叙事自然落地

佚名明星资讯人气:585时间:2025-09-23 00:33:37

“很多人认为国家叙事的主旋律纪录片,就是简单地讲述好的中国故事,这可能是人们普遍的一种偏见。”上海交通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陈亦楠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坦言,“做纪录片不该被标签所困,我始终相信真实本身自有万钧之力。”

2025年,中国担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并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主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在此背景下,陈亦楠接下了制作纪录片《共识的力量:上合在行动》的任务——这部由中宣部国际传播局、外交部欧亚司指导,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报业集团联合出品,上海交通大学纪录片中心承制的45分钟单集作品,是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的重要影像。


《共识的力量:上合在行动》海报

彼时的陈亦楠,还在推进另一重大项目《正义的审判》。“《正义的审判》是我做的‘审判系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她对澎湃新闻记者说。

双重任务叠加,留给《共识的力量:上合在行动》的时间只有三个月,还要完成多国拍摄,但她拒绝“安全”的选择。“我们不是去输出结论,而是去呈现过程。”

她认为,纪录片的魅力在于展现事实本身的力量,而非刻意渲染情绪或灌输观点。

“语言不通、资源难寻,前期像在黑夜里找人。”陈亦楠率团队从成都、西安、上海、新疆等地切入,借助企业与高校的海外合作网络逆向对接拍摄资源。“他们比我们更懂当地,这是一种很实在的智慧。”

这种“以合作找合作”的思路,并非首次实践——“我们以前的片子基本上对外都是在西方主流媒体播出的,比如美国的华纳兄弟探索集团、英国的雄狮电视制作公司,但这一次比较特殊,它聚焦的是上合组织国家,像俄罗斯的SPB,还有哈萨克斯坦的Beeline”,提前对接海外平台并获得认可后再开拍,成了影片“走出去”的基础。

在哈萨克斯坦,团队通过西安爱菊粮油集团的当地合作渠道,拍到了中欧班列长安号带来的改变:西安爱菊粮油借助这一通道,将当地优质产品运抵中国,并远销中东及欧洲,切实帮助当地农户解决产销难题;在乌兹别克斯坦,依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该所专门成立咸海治理团队)的联络,深入咸海周边区域拍摄治理现场,让科技合作的细节有了落点。

从问题入手,而不是从成绩入手

影片从咸海萎缩这一生态悲剧切入:这片曾达6.8万平方公里的水域,如今仅剩6800平方公里,是人类生态史上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从技术上来说,拍咸海的生态危机,没有航拍其实挺遗憾的,我们也蛮早去沟通这件事情”,陈亦楠没有回避拍摄受限的遗憾,转而借助滴灌试验和光伏农业等细节,让合作变得可感可触。

“我们从问题入手,而不是从成绩入手。观众一眼就能分辨出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包装。”在乌兹别克斯坦努库斯,咸海创新中心试验田开展了耐盐碱植物选育与种植试验,助力恢复当地生物多样性;光伏节水滴灌系统应用于当地的棉花种植园,实现节水增收,镜头如实记录下这些实践:没有宏大口号,只有沾满泥土的双手和反复调试的设备,这些具体场景让“中国方案助力生态修复”不再是概念。


摄制组在乌兹别克斯坦穆伊纳克镇拍摄干涸的咸海

上合组织的功能转变,也藏在这些实地拍摄里。

“它刚成立时的主要功能是多国联合反恐。因为二十几年变化,顺应现在的世界变化和格局,其主要任务慢慢地向可持续发展,经济贸易合作,绿色科技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方向转型。”

陈亦楠在高校期间组织的多轮权威专家论证会,不仅明确了创作“抓手”,也让五大拍摄领域(气候生态、经贸投资、公共卫生、绿色发展、文明互鉴)的选择更具合理性。

“坦白地说,在前期联络时,我们吃过很多闭门羹。有的联系上了,对方不让拍摄,故事就没法用电视化影像化来呈现”。

在哈萨克斯坦,她拍到了经贸合作里的柔软日常,这缘于中企与当地民众信任的建立:

“因为某些西方媒体的虚假报道,当地人认为中国人就是来抢土地、抢资源、抢机会的。一开始中国企业董事长去的时候,当地工会都是态度很凶的。于是,中国企业家很诚恳地说明来意,正式与农场主签好合同。第一年对方也是持着观望态度,久而久之,他们看见了中国人是如何做事的,中国企业是如何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法律法规和宗教信仰的,也就开始慢慢互相信任了,直到最后培养了兄弟姐妹一般的感情。而且中国企业基本上在当地用的都是当地员工,中国员工很少。可以说,当地人是非常爱护中国企业的。大家赚了钱,改善了生活,买了房子,买了电视机。我们去采访,当地人确实是发自内心地夸中国人很讲诚信。”陈亦楠很感慨。


摄制组在哈萨克斯坦采访当地农场主

“白内障复明”这个故事的选择,源于她对“小而美”叙事的坚持。

“看起来不太起眼的这种小故事,拍出来可能效果更好。敖特根巴雅尔是蒙古国的国家劳模,年纪轻轻就得了白内障。后来才知道因为他在草原放牧,高强度紫外线下不做保护所造成的,他也是今年6月来中国二连浩特接受手术的121名蒙古国白内障患者之一(蒙古国作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参与了这项2022年中国承诺的免费白内障手术及人力资源培训项目)。摄制组从他入境、术前检查、手术到揭纱复明全程跟拍,“他自己后来买了花送给所有的医护人员,都不是我们安排的,他发自内心地非常感激。用他自己的话说:光回来了,心就亮了。”


来自蒙古国的白内障患者在中国接受检查

这份真诚成了影片情感的自然高点。截至2025年4月,中国已完成2187例手术,超额兑现承诺;中方还为上合组织国家医生提供眼视光学培训,让“卫生健康共同体”有了具体注脚。

“这种无国界的人间大爱,比任何宏大口号都更有传播力。我做纪录片的原则是真实高于一切,我得自己相信,我不相信的故事,我就会放弃掉。”

重的题材,需要轻的视角、活的语态

陈亦楠的坚持,让片中所有案例都以“共识”为暗线,没有一句空洞总结。

在绿色能源领域,自2008年起就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业务的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今年,一座装机容量达263兆瓦的光伏电站在布卡区落成,为当地提供了高效的电力供给。去年,东方电气为撒马尔罕光伏项目部署了人工智能清扫机器人,确保光伏矩阵稳定运行,这些细节让“绿色发展”有了技术支撑。


摄制组在乌兹别克斯坦努库斯拍摄中国科研机构引入的光伏节水灌溉系统

在文明互鉴领域,俄罗斯圣彼得堡年轻律师达丽娅的经历被镜头捕捉。她来到中国参加上合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项目,希望未来参与和中国企业相关的工作。她所参加的“尚合青年”高水平研修生项目,在上海政法学院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开展”。陈亦楠补充道:“她之前对中国企业的印象模糊,甚至有顾虑,但在上海政法学院学习中国商事法律后,态度明显转变,希望未来成为中企在当地的法律顾问。”这种个体命运的悄然转变,恰是上合组织人文交流的最佳注脚。


摄制组在圣彼得堡拍摄来中国交流的律师达莉亚


摄制组专访上合青年司法交流巴基斯坦籍留学生,右一为交通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陈亦楠

值得一提的是,陈亦楠鼓励“20后”本科生一起参与短视频拆分。“这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我加入高校以后,发现年轻学生与我们这代创作人的视角很不一样,每代人有每代人看问题的方式,我们应该尊重和鼓励年轻人表达。”

她希望借助年轻人的视角,让厚重题材找到轻巧的落地方式:“重的题材,需要轻的视角、活的语态。我们要向年轻人学习叙事节奏。”

《共识的力量:上合在行动》在叙事结构上也做了大胆尝试,采用“问题—应对—改变”的螺旋推进方式,每一部分以当地民众的困境开始,以中外合作带来的切实转变收尾,形成情感和逻辑的闭环:咸海单元从渔民失去生计开场,以滴灌技术带来的农业复苏结束;能源章节从缺电村庄的夜晚拍起,以263兆瓦光伏电站并网后第一个光明的夜晚作结。这种结构避免了一味说教,让观众在对比中自然感受到合作的价值。

“你首先得尊重对方的需求,理解他们的困境,然后才是合作与共享。这是上合精神的核心,也是我们创作拍摄的基石。”

陈亦楠口中的“上合精神”,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而承载这一精神的上合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已成为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综合性区域合作组织——在本次天津峰会召开前,已有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14个对话伙伴,成员国人口总数占全球近一半,陆地面积和经济总量均约占全球四分之一。在天津峰会期间,上合组织决定接收老挝为伙伴,使这个组织的大家庭成员数量增至27个。

在她看来,“上合”不是一个遥远宏大的符号,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细微而真实的改变。“观众看完能明白,上合组织为应对全球挑战,提供了一个切实解决问题的平台,就够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陈亦楠的作品一直在做同一件事:剥去外交辞令和宏大概念,让国际关系回归到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互助与共同成长。纪录片中也没有刻意回避挑战与困难,正是这种坦诚和务实,反而让中国方案、上合行动显得更加可亲、可敬。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5 DYBYY.COM 电影吧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资讯

短剧